- 相關推薦
2025年通用周國平的語錄集錦84條
對于少數人來說,人生始終是一個問題。對于多數人來說,一生中有的時候會覺得人生是一個問題。對于另一些少數人來說,人生從來不是一個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周國平的語錄84條,歡迎閱讀借鑒。
1、年輕人沒有什么可回憶,于是就展望。老年人沒有什么可展望,于是就回憶。
2、幽默是受傷的心靈發出的健康機智寬容的微笑,有超脫才有幽默。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顆受了致命傷的心靈發出的微笑。
3、可以沒有愛情,但如果沒有對愛情的憧憬,哪里還有青春?可以沒有理解,但如果沒有對理解的期待,哪里還有創造?可以沒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沒有等待,哪里還有人生?
4、六歲前,編的故事比做的夢精彩。六歲后,做的夢比編的故事精彩。莫非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上天賦予人的藝術能力受到功利和知識的排擠,被驅逐到無意識的領域里去了?
5、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的習慣是隨便走走,好奇心驅使我去探尋這里的熱鬧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這途中,難免暫時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記起回住處的路線,否則便會感覺不踏實。
6、當我做著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別人的褒貶是不重要的。對于我來說,不存在正業副業之分,凡是出自內心需要而做的事情都是我的正業。
7、為別人對你的好感、承認、報償做的事,如果別人不承認,便等于零。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沒有一個人承認,也絲毫無損。
8、老子主張"守靜篤",任世間萬物在那里一起運動,我只是靜觀其往復,如此便能成為萬物運動的主人。這叫"靜為躁君"。
9、縱然苦難真有凈化作用,我也寧要幸福。
10、人生中的大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但是,惟有思考這些問題的人才可能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準則。
11、世上事了猶未了,又何必了。這種心境,完全不是看破紅塵式的超脫,而更像是一種對人生悲歡的和解和包容。
12、我不知道,我的本質究竟是那獨一無二的"自我",還是那無所不包的"大全"。我只知道,對于我來說,無論是用"大全"否定"自我",還是用"自我"否定"大全",結局都是虛無。
13、我們不妨站到上帝的位置上看自己的塵世遭遇,但是,我們永遠是凡人而不是上帝。所以,每一個人的塵世遭遇對于他自己仍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4、不過,我不反對這樣做,因為對于死亡的真正思考是不可能的,我們除了用各種詩意的解說來鼓勵自己之外,還能夠怎樣呢?
15、在另一個黑夜里,同一朵燭光會不會重新點燃?
16、隨著老年的到來,人的自我意識似乎會漸漸淡薄。死的可怕在于自我的寂滅,那么,自我意識的淡薄應該是一件好事了,因為它使人在麻木中比較容易接受死。可是,問題在于:臨死時究竟清醒好還是麻不好?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設想是,若是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死時肯定會更痛苦,但同時也會更自持,更尊嚴,更有氣度。
17、現在我覺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和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18、你的身體盡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盡可以在紅塵中起伏,關鍵在于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你就能夠成為你的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19、我們無須去探究自己的靈魂之杯的容量究竟有多大。
20、與大人相比,孩子誠然缺乏閱歷。然而,他們誠實、坦蕩、率性,這些正是最寶貴的心靈品質,因此能夠不受功利的支配,做事只憑真興趣。
21、杜威把教師比喻為上帝的代言人、天國的引路人。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影響是在精神上,因此他自己必須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現在人們在討論大學改革,依我看,大學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要有一批心靈高貴、頭腦活躍的學者,而體制優劣的標準就在于能否吸引這樣的學者。有了這樣一批學者,自然能夠熏陶和培育出優秀人才。什么是好學校?很簡單,就是有一批好教師的學校。
22、我沒有忘記自己的這個年齡。我知道,情竇初開的年齡,綻開的不只是欲望的花朵。初開的欲望之花多么純潔,多么羞怯,多么有靈性,其實同時也是精神之花。和青春一起,心靈世界一切美好的東西,包括藝術和理想,個性和尊嚴,也都覺醒了。
23、靈感是思想者的貴賓,當靈感來臨的時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禮。寫作便是迎接靈感的儀式。當你對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記錄的時候,較好的思想就會紛紛投奔你的筆記本了。就像孟嘗君收留了雞鳴狗盜之徒,齊國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門下。
24、我相信人不但有外在的眼睛,而且有內在的眼睛。外在的眼睛看見現象,內在的眼睛看見意義。被外在的眼睛看見的,成為大腦的貯存,被內在的眼睛看見的,成為心靈的財富。
25、必須知道自己要什么。一是應該要什么,人生中什么重要、真正值得爭取。這是正確的價值觀。二是能夠要什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在哪里,做什么事最適合自己。這是準確的自我認識。有這兩條,內心就會寧靜。相反,不知道要什么,東抓西抓,到頭來仍不滿意,因為根本不知道什么能讓自己滿意。
26、一種人不自覺地要顯得真誠,以他的真誠去打動人并且打動自己。他自己果然被自己感動了。一種人故意地要顯得狡猾,以他的狡猾去魅惑人并且魅惑自己。他自己果然懷疑起自己來了。
27、當然,這里所說的工作不同于僅僅作為職業的工作,人們通常把它稱作創造或自我實現。但是,就人性而言,這個意義上的工作原是屬于一切人的。人人都有天賦的心智能力,區別在于是否得到了充分運用和發展。
28、每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所熱愛的那項工作,他藉此而進入世界,在世上立足。有了這項他能夠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個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圍繞這個核心組織成了一個整體。沒有這個核心的人,他的生活是碎片,譬如說,會分裂成兩個都令人不快的部分,一部分是折磨人的勞作,另一部分是無所用心的休閑。
29、人世間的爭奪,往往集中在物質財富的追求上。物質的東西,多一些自然好,少一些也沒什么,能保證基本生存就行。對精神財富的追求,人與人之間不存在沖突,一個人的富有決不會導致另一個人的貧困。
30、浮生若夢,何妨就當它是夢,盡興地夢它一場?世事如云,何妨就當它是云,從容地觀它千變?
31、我們不妨眷戀生命,執著人生,但同時也要像蒙田說的那樣,收拾好行裝,隨時準備和人生告別。入世再深,也不忘它的限度。這樣一種執著有悲觀墊底,就不會走向貪婪。有悲觀墊底的執著,實際上是一種超脫。
32、人生似乎有兩個大忌。一是突遭變故,不得不從零開始,重建生活或事業。二是壯年身死,撇下未完成的生活或事業,含恨撒手人寰。
33、可是,盡管如此,你還是想跳,哪怕明知道另一個更深的陷阱在等著你。最不能忍受的是永遠呆在同一個陷阱里。也許,自由就寓于跳的過程中。
34、一天是很短的。早晨的計劃,晚上發現只完成很小一部分。一生也是很短的。年輕時的心愿,年老時發現只實現很小一部分。
35、凡活著的人,誰也擺脫不了人生這個大夢。即使看破人生,皈依佛門,那滅絕苦樂的涅槃境界仍是一個夢。不過,能夠明白這一點,不以覺者自居,也就算得上是覺者了。
36、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損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質上都不應該帶來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
37、人必須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你誠然不能脫離社會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社會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拋下自己的錨。一個人如果把自己僅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極其美好的事物,順利時也許看不出他的內在空虛,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風浪,例如社會動亂,事業挫折,親人亡故,失戀,等等,就會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潰。
38、一是看他有沒有自己的真興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他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感到內在的愉快和充實。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實現"自我",這個"自我"是指他的個性,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價值。
39、現在,我們與土地的接觸愈來愈少了。磚、水泥、鋼鐵、塑料和各種新型建筑材料把我們包圍了起來。我們把自己關在宿舍或辦公室的四壁之內。走在街上,我們同樣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圍著。我們總是活得那樣匆忙,顧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們總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無限。我們已經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賞土地的悲壯和美麗。
40、我們應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學習一個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我們要記住,人是自然之子,在總體上只能順應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無論人類創造出怎樣偉大的文明,自然永遠比人類偉大。我們還要記住,人誠然可以親近自然,認識自然,但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各個虔信的民族都把這秘密稱作神,我們應當尊重這秘密。
41、現代人只能從一杯新茶中品味春天的田野。
42、人是自然之子,生命遵循自然之道。人類必須在自然的懷抱中生息,無論時代怎樣變遷,春華秋實、生兒育女永遠是生命的基本內核。你從喧鬧的職場里出來,走在街上,看天際的云和樹影,回到家里,坐下來和妻子兒女一起吃晚飯,這時候你重新成為一個生命。
43、讓我們都安靜下來,每個人都向自己身體和心靈的內部傾聽,聽一聽自己的生命在說什么,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
44、智慧有點兒像是謙虛,不過這是站在很高的高度才具備的一種謙虛。打個比方說,智慧的人就好像站在神的地位上來看人類包括他自己,看到了人類的局限性。他一方面也是一個具有這種局限性的普通人,另一方面卻又能夠居高臨下地俯視這局限性,也就在一定意義上超越了它。
45、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盡然。有一些人,他們永遠被外界的力量左右著,永遠生活在喧鬧的外部世界里,未嘗有真正的內心生活。對于這樣的人,心靈的寧靜就無從談起。一個人唯有關注心靈,才會因為心靈被擾亂而不安,才會有尋求心靈的寧靜之需要。
46、相反,倘若并不覺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心靜如止水,光陰也就停住了。永恒是一種從容的心境。
47、命運的打擊因心靈的收獲而得到了補償。
48、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由此推導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49、在我看來,即使是出自內心需要的匆忙也并不可取。無論多么熱愛自己的事業,也無論多么愛一個人,你都應該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一種內在的從容和悠閑!
50、生命和精神是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老天給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人最寶貴的東西,一是生命,二是心靈,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擁有豐富的心靈,便是幸福。幸福在于生命的單純和精神的豐富,道德在于生命的善良和精神的高貴。
51、人年輕時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就容易變得越來越實際,由于生存斗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在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于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
52、當一個孤獨尋找另一個孤獨時,便有了愛的欲望。可是,兩個孤獨到了一起就能夠擺脫孤獨了嗎?孤獨之不可消除,使愛成了永無止境的尋求。在這條無盡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終就會看破小愛的限度,而尋求大愛,或者——超越一切愛,而達于無愛。
53、自嘲就是居高臨下地看待自己的弱點。
54、活著的往事——這是靈魂之所以具有孕育力和創造力的秘密所在。
55、像一個有死者那樣去看待事物,把每一天都作為最后一天度過。
56、愛情常常把人抽空,留下一具空軀殼,然后揚長而去。所以,聰明人始終對愛情有戒心,三思而后行,甚至于干脆不行。
57、有時候,天才與普通人的區別僅在于是否養成了嚴格的工作習慣。
58、天才因其被誤解而成其偉大。這話可有三解:第一,越是獨特的天才,與常人越缺少共同之處,因而越是不被理解和易遭誤解。所以,誤解的程度適見出獨特和偉大的程度。第二,天才之被承認為偉大,必是在遭到普遍的誤解之后,人們接受了用自己的誤解改造過的這天才形象,于是承認其偉大——即承認其合自己的口味。第三,天才的豐富性和神秘性為世世代代的誤解留下了廣闊的余地,愈是偉大的天才愈是一個謎,愈能激起人們猜測他、從而誤解他的興趣。偉大與可誤解度成正比。
59、也許,偉大心智的超時代溝通是一個原因,這種溝通形成了高級文化的歷史繼承渠道。
60、文化和歷史的星空何嘗不是如此?
61、我們都很在乎成功和失敗,但對之的理解卻很不一樣,有必要做出區分。譬如說,通常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其一是指外在的社會遭際,飛黃騰達為成,窮困潦倒為敗。其二是指事業上的追求,目標達到為成,否則為敗。可以肯定,抽象地談問題,人們一定會擁護第二義而反對第一義。但是,事業有大小,目標有高低,所謂事業成敗的意義也就十分有限。我不知道如何衡量人生的成敗,也許人生是超越所謂成功和失敗的評價的。
62、我的野心是要證明一個沒有野心的人也能得到所謂成功。
63、對于文人來說,許多時候,讀書和寫作也只是一種消遣或一種事務,比起斗雞走狗之輩,誠然有雅俗之別,但逃避自我的實質則為一。
64、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這時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和上帝,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
65、通宵達旦地坐在喧鬧的電視機前,他們把這叫做過年。
66、一個人只要不討厭自己,是不該怕無聊的。不讀別的書,正好仔細讀自己的靈魂這本書。
67、一切高貴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體驗都拙于言辭。大悲者會以笑虐弄命運,以歡容掩飾哀傷。丑角也許比英雄更知人生的心酸。
68、愛就是心疼。可以喜歡許多人,但真正心疼的只有一個。
69、表白是理解的死亡證書。
70、一種精神素質,而挫折則是這種素質的試金石。
71、對人生的覺悟來自智慧,倘若必待大苦大難然后開悟。
72、慧根也未免太淺。我真正要留意的是在苦難中自衛。
73、如果某人暗中對你做了壞事,你最好佯裝不知。否則,只會增添他對你的敵意。他因為揣測到你會恨他而愈恨你了。
74、要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我從五歲開始寫作,說的是五歲開始寫日記,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滋味,而發表文章是在[xx]歲時。日記就是和自己談話,養成獨處的習慣,寫日記的人生活中更敏銳,會讓你更投入地認真生活。靈魂是更高的自我。
75、沉默的原因有所不同:一位不讓說而不說,那是順從或者憤懣;因為不敢說而不說,那是畏怯或者怨恨;因為不便說而不說,那是禮貌或者虛偽;因為不該說而不說,那是審慎或者世故;因為不必說而不說,那是默契或者隔膜;因為不屑說而不說,那是驕傲或者超脫。
76、盡管人的智慧有其局限,愛智慧卻并不因此就屬于徒勞。智慧的果實似乎是否定性的:理論上——"我知道我一無所知";實踐上——"我需要我一無所需"。然而,達到了這個境界,在謙虛和淡泊的哲人胸中,智慧的痛苦和快樂也已消融為了一種和諧的寧靜了。
77、環境越是不自由,內在的自由就越是可貴,越能使個人脫穎而出。
78、一個經歷過巨大災難的人就好象一座經歷過地震的城市,雖然在廢墟上可以建立新的房屋和生活,但內心有一些東西已經永遠的沉落了。
79、如果一切生存都因其偶然而沒有價值,永恒的精神之火用什么來顯示它的光明呢?
80、獨處實際上是要和自己的靈魂談話。
81、春天是詩人的季節,秋天是哲學家的季節。
82、愛默生相信,人心與宇宙之間有著對應關系,所以每個人憑內心體驗就可以認識自然和歷史的真理。這就是他的超驗主義,有點像主張"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致良知"的宋明理學。
83、互相依存的,生命本能若無精神的目標是盲目的,精神追求若無本能的發動是空洞的。它們的關系猶如土壤和陽光,一株植物惟有既扎根于肥沃的土壤,又沐浴著充足的陽光,才能茁壯地生長。
84、一只小昆蟲或一頭巨象的。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力求盡善盡美,并從中獲得極大的快樂,這樣的工作態度中蘊涵著一種神性,不是所謂職業道德或敬業精神所能概括的。
【周國平的語錄84條】相關文章: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06-06
周國平語錄名言03-03
精選周國平的語錄56條02-28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84條02-07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36句02-23
周國平的語錄49句04-07
精選周國平的語錄27條12-10
精選周國平的語錄39句01-02
周國平語錄(精選30句)03-17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38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