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醫院院感工作計劃5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院院感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醫院院感工作計劃1
為加強我院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保障病人安全、提高醫療質量、維護醫務人員職業安全,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結合我院實際,制定20xx年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如下:
一、依據國家及衛生部頒布的有關醫院感染的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不斷修訂、完善我院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相關制度、措施、流程等。
二、開展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知識的培訓與教育。
本年度院感科組織全院培訓至少4次(每季度一次)。本年度全院重點培訓消毒隔離相關知識、手衛生、醫務人員職業防護、醫療廢物分類處置等;各科室結合實際制定本部門培訓計劃,提高全體人員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知識和業務水平。
三、開展醫院感染監測
1、開展醫院感染的全院綜合性監測。
臨床科室的醫護人員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病例,臨床科室醫師填寫報告卡,按規定的時限和途徑上報院感科。
院感科對上報的醫院感染病例進行確認、核實,及時對監測資料進行匯總,饋給相關科室,聯合相關科室制定控制措施,減少醫院感染發病率。
2、年內開展一次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
四、加強對呼吸道、導尿管相關尿路、皮膚軟組織等主要部位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
各臨床科室自查相關制度與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改進。
院感科定期到各臨床科室進行督查、指導,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饋,提出整改建議。
五、執行手衛生規范,實施依從性監管與改進。
配置便捷的手衛生設備和設施,為執行手衛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對醫院全體員工進行手衛生培訓,并考核。
院感科、科室定期對規范洗手進行督導、檢查、總結、改進。
六、加強對醫院的清潔、消毒、滅菌、醫院隔離、無菌技術操作等工作的監管和指導。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及消毒隔離制度,消毒工作符合《醫院消毒技術規范》,隔離工作符合《醫院隔離技術規范》,有效切斷外源性感染的傳播途徑,限度的降低外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傳播引起的醫院感染。
七、開展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監測
1、使用中的化學消毒劑、滅菌劑的濃度監測含氯消毒劑:每天一次,應用G—1型消毒劑濃度試紙進行快速簡易測試。戊二醛:每周一次,采用戊二醛濃度測試紙進行快速監測。
2、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監測每月一次,開展對使用中的消毒液、皮膚黏膜消毒液染菌量監測。
3、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監測化學監測:每包均進行監測,包外粘貼化學指示膠帶監測,包內放化學指示卡監測。
4、紫外線燈管消毒效果監測日常監測:包括燈管應用時間、累積照射時間。燈管照射強度監測:每季度監測一次,應用紫外線強度照射指示卡測試。
八、定期開展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醫務人員手、空氣、物體表面的監測。
每月對手術室、檢驗科、口腔科、內鏡室、臨床科室等重點部門進行常規監測,對不合格項目要進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進措施。
九、做好對醫療廢物處理的'監管與指導工作。
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按照《醫療廢物分類名錄》對醫療廢物實行分類收集、放置,嚴禁將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嚴禁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轉讓、買賣。
醫療廢物貯存及時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做好醫療廢物登記。
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等工作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
十、做好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工作,限度的降低職業暴露的風險,保障醫務人員的安全。
對醫務人員開展職業安全防護知識的培訓與指導;為醫務人員提供必要的防護物品;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時,及時給予登記、報告、評估、預防處理。
十一、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工作質量的考核與控制。
院感科制定各科室醫院感染控制質量考核評價標準,依據此標準,對各科室醫院感染防控質量進行考核,做到基礎、環節與終末質量的控制與管理,不斷提高、持續改進醫院感染管理質量。
院感科每季度對全院各科室各部位的醫院感染工作質量進行一次考評,不定期進行專項督查、指導,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醫院有關科室饋,限期整改,并再次檢查、督導,直至改正。
醫院院感工作計劃2
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是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內容,是醫院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為了有效的加強醫院感染管理、防范醫院感染、配合二級醫院的'評審。麻手科計劃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麻手科醫護人員對醫院感染的認識,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宣傳教育。
二、每月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主要培訓內容為醫院感染的相關知識和有關醫院感染預防控制新進展、新方法等。每季進行院感知識考核。
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加強無菌觀念。四、認真執行手衛生規范。
五、加強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及管理。 1、每月對空氣、物表、醫務人員手進行細菌培養一次。
2、對使用中的消毒劑以及消毒、滅菌后的宮腔鏡、腹腔鏡器械每月監測1次。
3、做到采樣時間方法,布點方法正確,確保結果準確。六、
加強對消毒器械的管理
可使用,包外粘貼3M膠帶合格后方可使用。每天檢查滅菌包,確保無過期包,執行無菌物品保存使用的規定
七、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嚴格執行一人一用,不可重復使用。八、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嚴禁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放,感染性廢物用符合要求的,有警示標識的無滲漏的黃色朔料袋收集,損傷性廢物放入利器盒。
九、做好標準預防,減少職業暴露。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嚴格遵守操作規范,預防銳器傷。
十、對無菌區內的地面、物表、墻面,每天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做好手術室的清潔消毒滅菌工作。
醫院院感工作計劃3
一、全面推進“三甲”創建工作,加強組織建設,加強責任分工管理
1、充分發揮口腔醫院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職能作用,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和定期開展檢查工作。
2、各職能部門協作,發揮各職能部門的職能,細化工作任務,做到各負其責。
3、醫院感染管理納入醫院總體工作規劃和質量與安全管理目標。并依據上級部門與醫院感染的有關要求,制訂十三五規劃和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二、完善健全制度與工作流程,做好各級各類人員的相關制度及工作流程的培訓,提高執行率
1、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不斷修訂和完善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制度,修定醫院所有醫療活動的院感管理工作流程,并指導督促具體措施,使每項工作落到實處。
2、各級醫院感染管理相關人員熟知相關制度、工作流程及所管轄部門院感特點,全院職工熟知本部門、本崗位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相關制度及要求,并正確執行。
3、有針對各級各類人員制定的醫院感染管理培訓計劃、培訓大綱和培訓內容,編制培訓手冊與設計相關知識與技能考核試題。
三、加強醫院院感目標性監測,有的放矢開展院感防控工作
1、有計劃地進行醫院感染監測,包括目標性監測和全院綜合性監測,監測的目錄/清單范圍符合《醫院感染監測規范》要求,醫院感染監測覆蓋全部醫院感染監測項目及不同標本類型,并有完整記錄。
2、重點對供應室、病房、手術室、門診手術室、外科手術、種植手術等重點人群與及診療器械清洗、消毒、滅菌等高危險因素管理與監測,制定防控措施與工作流程。
3、對感染較高風險的科室與感染控制情況進行風險評估,并制定針對性的控制措施。
4、繼續做好對手術部位感染防控的工作,不斷完善制度與措施。
5、對重點部門如手術室(含門診手術室)、供應室等醫院感染防控的制度與措施落實情況有監測數據。
四、做好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理能力的`培訓工作
1、根據醫院情況對重新修制定醫院感染暴發報告流程與處置預案進行培訓與演練。
2、有多種形式與渠道,使醫務人員和醫院感染的相關管理人員及時獲得醫院感染的信息,開通網絡信息,按要求及時上報醫院感染暴發事件。
3、相關人員對醫院感染暴發報告流程和處置預案知曉率達100%。
五、繼續做好醫務人員手衛生行為規范管理工作
1、每季開展一次“三分:分級分層分科”進行手衛生知識與技能的培訓與考核,并納入科室綜合目標考核。
2、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知曉率力爭達100%,手衛生正確率90%,手衛生依從性達70%。
六、嚴格執行多重耐藥菌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強化管理
1、針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診斷、監測、預防和控制等各個環節,結合實際工作,不斷持續改進并制訂落實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2、做好定期督查病房對多重耐藥菌控制措施的落實,包括手衛生措施、隔離措施、無菌操作、保潔與環境消毒的制度等。
3、根據細菌耐藥性監測情況,聯合醫務科、藥械科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落實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4、落實MRSA、CRE、VRE、CRPAE、CRABA的控制措施的工作流程。完善修定臨床科室、檢驗科、醫院感染管理科在多重耐藥菌管理方面的協作機制和具體落實方案。
5、檢驗科定期為臨床提供耐藥菌的趨勢與抗菌藥物敏感性報告
6、建立臨床醫護人員和檢驗科人員進行預防多重耐藥菌感染措施的培訓制度、培訓計劃及落實措施
7、繼續做好細菌耐藥監測及預警機制,并定期(至少每季度)進行反饋;及時公布前五位的醫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稱及耐藥率;每月做到臨床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的微生物送檢率統計分析;臨床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種類與微生物檢測種類年度統計分析工作。
8、開展“圍術期抗菌藥物的預防性使用規定落實”和“Ⅰ類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規范(品種選擇、用藥時機、術后應用時間等)”調查與統計;相關人員知曉并執行率的管理。
七、加強醫院各診療環境衛生的清潔、消毒管理工作,繼續做好科室院感管理督查工作,制定檢查標準,加強考核力度
1、病區、門診各科室布局均需合理符合規范要求,環境整潔干凈,有良好的通風設施和空氣消毒達標。
2、病區、門診各科室及相關部門有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的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并認真執行。病區、門診各科室工作流程符合醫院感染控制原則。
3、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規范,醫務人員能正確使用職業防護用品。
4、制定手術室、供應室、病區、檢驗科、門診各科室院感檢查標準實行定期檢查考核評分,考核結果納入醫療質量考核。
八、加強對消毒供應室的監管和信息化管理
1、指導供應室健本室消毒與隔離工作制度和十個清洗消毒滅菌的工作流程;并規范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的程序與判定標準。
2、消毒員對消毒滅菌知識知曉率達100%,并定期接受消毒滅菌知識培訓。
3、建立醫院院感染監測指標體系信息化系統,按照《醫院感染監測規范》(WS/T312-20xx)開展監測工作并記錄。有監測信息收集與反饋渠道,保證信息質量。
九、加強全院職工的院感知識培訓與考核工作
按計劃對醫務人員進行相關知識、消毒與隔離技術的教育與培訓,建立完整的培訓、考核記錄,并完善培訓記錄手冊。
醫院院感工作計劃4
20xx年外一科科的院感工作,將在醫院的統一領導下,加強與檢驗科的積極協作,認真貫徹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全科室人員參與,共同開展與完成我院院感科制定的各項預防與控工作,有效控制院內感染。
對此我科特制定20xx年工作計劃,具體如下:
一、主要目標:
1、外一科院感知識培訓率達90%以上,培訓合格率達100%。
2、空氣、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合格率≥9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滅菌物品合格率達100%。
3、醫院感染漏報率90%,合格率>80%。
2、進一步完善有關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規章制度,并對其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
二、加強醫院感染的監測、監管
1、對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分析和反饋,針對問題提出措施并指導實施。
2、做好生物監測每月監測物體表面(暖箱消毒前后、奶具、監護儀等)、工作人員的手、一次性物品、做空氣培養等。如發現不合格者,找出原因重新進行消毒處理,再次進行監測,直到合格為止。
3、對醫院的清潔、消毒滅菌與隔離,無菌技術,醫療廢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導。
4、對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導。
三、提高醫院感染控制意識,加強藥物人員的自身防護,以防醫院感染于未然。
1、加強醫務人員的預防意識與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力度。
2、嚴格要求醫務人員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消毒隔離工作制度、手衛生、手消毒規范,并強制管理。
醫院內獲得性感染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生命,因此,監測和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實踐證明,要想有效地控制NICU的院內感染,不但需要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還要有嚴格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及抗感染意識,將之列入常規工作日程,做到人人重視。新生兒科NICU以“交叉感染像鏈條,每個環節都重要,一個環節不注意,整個鏈條成廢料”為座右銘。醫護人員自覺地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嚴格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從而縮短患兒住院時間,減輕患兒的痛苦及家人的經濟負擔,不斷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醫院院感工作計劃5
認真履行管理督導職能,努力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1、充分發揮醫院院感管理體系的作用,特別是醫院質控小組成員的作用。通過強化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培訓,使每個人了解醫院院感管理制度,并認真落實到實處,從而提高每位員工對院感的認知程度。做到規范操作,減少院感的發生。
2、落實醫院院感會議制度,每半年召開醫院院感管理委員會議一次,研究解決醫院院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總結、布置每半年工作。對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積極整改。
3、持續開展醫院院感監督工作
(1)醫院感染的'生物學監測,重點科室如手術室、消毒供應室、口腔科、治療室、換藥室的空氣、物體表面及醫務人員手衛生的監測。
(2)加強對一次性耗材的管理,對生產廠家、有效期是否符合標準。
(3)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的管理,加強培訓,定期抽查,了解每位醫務人員對手衛生知識的掌握情況。
(4)對醫療廢棄物管理要做到常態化、規范化,加強醫護人員、清潔工以及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儲存工作人員的法律法規、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專業知識的培訓,防止醫療廢物的泄漏和流失,使醫院醫療廢物管理規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醫院院感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醫院院感工作計劃12-01
基層醫院院感工作計劃12-04
院感工作計劃09-17
科室院感工作計劃09-09
(通用)院感工作計劃05-17
院感科室工作計劃12-15
科室院感工作計劃11-25
科室院感工作計劃05-20
產科室院感工作計劃01-01